市场风格轮番转,基金掘金“攻守兼备”
“今年以来,股票市场没有十分清晰的主线,债券方面,利率较低,缺少赚钱效应,整个投资者风险偏好也很低。”一位公募基金行业从业人士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。进入2023年,市场行情频繁震荡,不管是对于基民来说,还是对于掌舵“真金白银”的基金经理来说,都是一大挑战。今年前三季度,市场风格相继转换,在股市的波动与调整中,绝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不佳。在此背景下,不少投资者将目标转向短债、货币、ETF(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)等产品。2023年ETF规模和数量屡创新高,截至8月,其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,而就在三年前,ETF规模才刚刚达到万亿元。同时,今年首只规模超过千亿的宽基ETF诞生,被称为资本市场的一大标志性事件。图/新京报记者 俞丰俊 制图市场风格切换,“中特估”后,高股息品种现防御价值前三季度,A股先扬后抑,随后再次震荡下调。在进入2023年前夕,上证指数一度在3000点下徘徊,随后震荡上涨于2023年5月9日达到年内最高点3418.95点,然而上证指数在三季度波动下滑,截至目前一直在3100点左右徘徊。从市场风格来看,贝壳财经记者发现,今年上半年,TMT(数字新媒体产业)和“中特估”板块两条主线引领市场行情,而进入三季度,市场风险偏好下行,没有明确的主线方向,相关高股息的防御品种表现更好。“今年做投资比往年难多了,市场不认基本面,天天杀估值,概念轮动特别快,机构投资者不好做。”有基金经理坦言。在此背景下,主动权益基金表现欠佳。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,前三季度,逾6700只权益基金中,仅1708只实现正收益,占比25.48%;年内收益率超过20%的基金49只。具体来看,东方区域发展以超过55%的年内收益领跑市场,东吴移动互联A、东吴新趋势价值线则以47.50%、44.41%的收益率位居第二、第三。与此同时,也有权益基金大跌,49只主动权益基金跌幅超过30%,其中,中航新起航A跌幅最大,达到40.36%。相比之下,债券型基金、QDII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表现较好。据Wind数据,截至三季度末,3300多只(仅计算初始基金)债基年内平均收益率为2.32%,QDII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.63%;货币市场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则为1.34%。ETF规模和数量屡创新高,不到三年规模再增万亿今年8月,华泰柏瑞发布的沪深300ETF规模达千亿,是全市场首只规模超过千亿的宽基ETF,成为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事件。同时,监管、机构纷纷加大对指数基金的布局力度,并推出更多的指数产品。在此背后,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8月,沪深两市交易所发布消息对《指数基金开发指引》予以修订并发布,其中,非宽基股票指数产品开发所需的指数发布时间将由6个月缩短为3个月。随后,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“活跃资本市场、提振投资者信心”答记者问时指出,“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,提升指数基金开发效率,鼓励基金管理人加大产品创新力度”。“缩减审批时间有利于增加行业性指数性产品的供给,能够给到投资者更多的选择空间,相应也促进整个ETF市场的发展,有利于ETF规模的扩张和产品数量的增长。”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。今年以来,境内ETF规模和数量屡创新高。贝壳财经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,ETF市场规模从0到万亿,用了16年,而从万亿到两万亿,仅用了短短不到三年。2004年,国内首只ETF产品诞生,彼时规模仅为54亿元。随后,该市场稳步发展,2020年ETF总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,近两年更是搭上飞速发展列车,2023年8月,ETF总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,截至目前数量达854只。今年以来,已新成立百余只ETF,与去年保持相当,但合计发行份额接近800亿份,远低于上年同期的1235亿份。不过,股票型ETF整体规模却逆势增长。2022年底,股票型ETF规模为1.08万亿元,今年9月底股票型ETF规模达1.41万亿元。“年内ETF规模大幅增长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看。”黄大智告诉贝壳财经记者,一方面,监管、公募机构等主动增加ETF产品的发行、宣传以及相关指数基金的投教;另一方面,受整个市场行情下行影响,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情况不理想,不少赛道型基金和行业型基金甚至跑输大盘指数和相应行业指数,因此投资者已经对于投资主动权益类基金缺乏信心,“同时,市场又处在低位,ETF相比主动权益类基金费率更低,借道ETF布局市场成为很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选择。”允泰资本创始人付立春则指出,ETF基金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和资本市场的发展、成熟密切相关,从国际经验来看,ETF规模随着市场发展而逐渐发展。与此同时,近两年特别是近期国内资本市场推出相关的政策鼓励,也促进了ETF的发展。“ETF规模、数量的变化和资本市场之间也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关系,它的增长对市场的稳定,甚至逐步提升有一定作用,同时也丰富了ETF产品体系,是这类产品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表现。”业内看多四季度,科技、制造业、消费、周期、金融等被看好随着四季度的到来,业内纷纷表达出看多的态度。展望四季度,公募机构看好哪些投资方向?前海开源基金认为,从各行业来看,结合三季度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预判,科技、制造业、消费、周期、金融整体给予“较高配置”评级,其他板块给予“标准配置”评级。同时,对港股市场依然可以偏乐观看待。“尽管市场是否处于绝对底部无法判断,但当前市场整体性价比确实已经处于较好位置。”博时基金首席权益策略分析师陈显顺指出。谈及具体方向,陈显顺建议采取“攻守兼备”的策略,即顺周期和成长两端配置。一方面,关注顺周期与高股息的交集,具备上行期权同时可加强组合防守能力。“从历史上看,在市场面临不确定性之际,高股息策略更容易获取超额收益,同时顺周期方向在悲观预期影响下估值杀至低位,后续政策力度加码、经济复苏趋势确认后将会有不错的修复空间。”另一方面,增配科技成长以进一步增强组合的进攻性。“参考历次底部反转行情,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后成长方向往往有不错的表现。”陈显顺表示,当前TMT方向已经经历了明显的估值消化,部分方向性价比再次凸显,在四季度风险偏好逐步回升中将更为受益,同时美联储加息见顶后也有利于估值修复。中加基金认为,在压力和希望都存在的当下,预计四季度A股将转好。在企业盈利、PMI(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)、消费、出口均边际好转之下,结合未来相关政策,地产、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盈利有望寻底成功迎来拐点。“行业上,建议维持均衡配置风格,配置一部分防守属性较强的红利类行业作为底仓,而对于进攻性较强的顺周期、金融和弱周期标的,以寻找低位和情绪面改善标的配置为主。待市场情绪改善或主线确立,可以更加主动。”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胡萌编辑 曲筱艺 李铮校对 薛京宁封图 IC photo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